丧失围城(失去原则的围城)
“围城”这个词汇源自于古代战争时的一种战术,目的是为了将敌方武装部队、城邦等包围并封锁于某一范围内,从而达到困敌于死地的目的。而如今,这个词汇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战争领域,它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语言中的一个流行热词, 成为了人们对某些群体、组织等暴力统治和剥削的集中口词。
然而,凭着这个看似简单粗暴的方式,只要构筑起了一个无法逾越的围墙,就能达到封锁外界的目的。在特定的时间和场合中,它好像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,同时维护了内部的秩序和稳定。
但是如果这样的围墙不再是建立在战争之上,而是在其他层面上构筑起来,那么这就成为了一种隐匿的统治和剥削手段,同时也将被维护者称之为“原则”、“规矩”等等。
j9国际官网登录丧失了自我判断能力的围城
当我们小的时候,我们常被家长吩咐着要多读书,因为书本上有正义、有真理。但现实却是残酷的,很多时候我们阅读的不是真相,而是被过滤后的版本。
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,媒体出版的信息愈加泛滥。信息量大、新闻短暂,则不能不要求人们有较大的自我判断能力,但这种能力被日益打壳,最终成为只能听从某一个声音,而无法分辨和理解真相的被操纵者。
成为状态陈述的围城
人们总是渴望被认可,获取他人的芳心和支持,这个内心的需求,构成了一个人的修养和品格。但这种美德和朴素的愿望在社交信息时代被演绎出了全新的范式,许多想法、想象被塑造成了一种状态表述、一种与别人交流沟通的定式。一旦违反,就会被群体认为与众不同,进而遭受孤立和排斥。
个人情感成为敏感信息的围城
互联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沟通空间,人们在网络上可以非常自由地表达个人的情感,但是,当情感成为敏感信息的时候,个人情感爆发会带来巨大的社会压力和个人后果,甚至存在举步维艰的恐惧。而人们的心理状态和情感应该得到更加科学、合理、全面的理解和支持。
围城的反思
围城本质上是一种形式,无论是在战争中的封锁、社会中的排斥,还是在思想领域中的沉默,他们都在影响着我们。
但围城也是多面的,不停地呈现在我们面前,或许正是我们在一次次接触、碰撞、反思中找到足够的勇气去突破它,去重新找到自己的方向和信仰。
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力,不要一味跟从其他人或者社会的想法,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。只有真正的学会思考,才能够真正掌握自己的人生方向,让生活更加美好、幸福、自由。